-
部分中藥治療痔瘡的方劑包括:治痔湯 辨證:風(fēng)濕燥熱侵襲臟腑,陰陽失調(diào)等。組成:蒲公英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、桃仁、土茯苓、白芷。用法:水煎外用,每日1劑,日用23次,趁熱先熏后洗。消痔湯 辨證:濕熱內(nèi)生,氣血運行不暢等。組成:烏梅、五倍子、苦參、射干、炮山甲、煅牡蠣、火麻仁。用法:水煎服...
-
外洗是常見的痔瘡治療方法之一。推薦一種中藥配方:甘草、五倍子、枳殼、防風(fēng)、側(cè)柏葉、芒硝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、馬齒莧、紅花。將這些中草藥磨成細粉,裝入布袋中,與芒硝和水一同煎煮半小時。之后,將藥湯倒入盆中清洗患處,早晚各一次,并配合云南本草斷痔膏使用,通常七天左右即可觀察到病情好轉(zhuǎn)。中藥熏蒸治療...
-
一、菱角薏米茶 配方:菱角60克,薏米30克。用法:水煎后加入綠茶1克飲服。功效:治療痔瘡出血。二、麝香茶 配方:麝香0.1克,茶葉15克。用法:共研末,和唾液涂擦。功效:治療痔瘡腫痛。三、茶根湯 配方:茶樹根250克。用法:水煎湯熏洗患處。功效:治療痔瘡。上面介紹的就是痔瘡的治療偏方,用中...
-
處方選擇:可以選一些具有涼血、止血作用的處方,如涼血地黃湯等。說明:這類處方適用于腸燥引起的痔瘡,通過涼血止血的方式緩解癥狀。血瘀型痔瘡:處方選擇:可以采選具有活血、消腫止痛作用的一些處方,比如止痛如神湯等。說明:對于血瘀型的痔瘡,通過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方式進行治療。腸熱型痔瘡:處方...
-
痔瘡中藥治療方法根據(jù)痔瘡類型辨病施治,痔瘡按中醫(yī)辨證可分為四型:1、濕熱下注型,舌紅,苔黃膩,治療以萆薢滲濕湯加減,有清熱、滲濕、止血的作用。2、風(fēng)傷腸絡(luò)型。舌紅、苔黃、脈浮數(shù),方用涼血地黃湯加減,有清熱涼血,怯風(fēng)潤燥的作用。3、氣虛下陷型,舌淡、苔薄白、脈細弱。方用補中益氣...
-
痔瘡采用中藥治療有可能治好,但具體效果取決于病情的嚴重程度。輕度痔瘡:對于癥狀不是特別重的痔瘡,如僅有輕微的肛門不適、少量的便血等,采用中藥治療通常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。中藥如補中益氣丸、槐角丸、臟連丸、化痔栓等,以及涼血地黃湯、槐花散、止痛如神湯等方劑,可以起到健脾益氣、清熱涼血、...
-
做法:先洗凈南瓜,然后切片,加水煮沸,熬成湯狀,用于熏洗患處;另外將南瓜片燒炭研磨成粉末,涂抹患處,一天兩次,7-10天可見效果。功效:南瓜可以解毒,內(nèi)含的果膠和維生素,可消除體內(nèi)毒素,所以此方法可用于治療痔瘡。2 海蛤點痔方 材料:活海蛤2個,冰片6克。做法:洗凈海蛤,然后扒開,并...
-
痔瘡中藥治療推薦 1、涼血地黃湯 針對風(fēng)傷腸絡(luò)癥狀,此方劑尤為適用。癥狀包括大便帶血,血色鮮紅,可能呈滴血或噴射狀,并伴有肛門瘙癢。此時,需祛風(fēng)潤燥、清熱涼血。黃連、金銀花、槐花等藥材泡水飲用,可顯著改善這一癥狀。2、仙鶴草+榆炭 此組合適用于濕熱下注型癥狀,表現(xiàn)為大便時鮮血較多,肛門內(nèi)...
-
1、痔瘡的中藥治療痔瘡發(fā)作時,多現(xiàn)肛門墜痛或痔核紅腫劇痛,或便時出血,兼有便秘、溲赤,唇干咽燥等熱象。本病病因多由素積濕熱嗜食炙煸、辛辣之晶,或過飲酒漿而致濕熱內(nèi)蘊,而濕熱瘀滯即可導(dǎo)致痔瘡的發(fā)作。臨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。[方一]蒲公黃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各30克,桃仁20克,土茯苓30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