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外洗是常見的痔瘡治療方法之一。推薦一種中藥配方:甘草、五倍子、枳殼、防風、側(cè)柏葉、芒硝、當歸、川芎、馬齒莧、紅花。將這些中草藥磨成細粉,裝入布袋中,與芒硝和水一同煎煮半小時。之后,將藥湯倒入盆中清洗患處,早晚各一次,并配合云南本草斷痔膏使用,通常七天左右即可觀察到病情好轉(zhuǎn)。中藥熏蒸治療...
-
濕熱下注型:使用萆薢滲濕湯加減進行治療,針對濕熱蘊結(jié)于下焦所致的痔瘡。風傷腸絡型:采用涼血地黃湯加減,適用于風熱邪氣侵襲腸絡引起的痔瘡。氣虛下陷型: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,針對中氣不足、氣虛下陷導致的痔瘡。氣滯血瘀型:應用止痛如神湯加減,治療氣機郁滯、血瘀阻絡的痔瘡。坐浴中草藥方:中草藥...
-
1、蒲公黃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各30克,桃仁20克,土茯苓30克,白芷15克。每天一副,可以用3次。用時先加水3000毫升,待煮開后,把渣滓去掉,然后把藥液倒在盆里,趁熱先熏后洗患處,每次20分鐘左右為宜。這個方法可以清熱解毒,除濕消腫,活血散瘀,可用于治療痔瘡。2、硫黃、雄黃各10克,樟腦3克。
-
主要的功效為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,主要的藥物成分為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乳香、沒藥等類似藥物。需要按照煎煮方法,煎煮后按照醫(yī)囑用藥方法選擇用藥,口服或者灌腸。中成藥也是類似功效,主要為活血化瘀、解毒,常用的有肛泰痔瘡栓、馬應龍痔瘡膏,需按照用藥次數(shù),用藥劑量使用,在用藥的同時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,...
-
舌淡、苔白、脈弱。治療原則:健脾、益氣。常用方劑:補中益氣湯加減。請注意,這些中草藥方劑需要在專業(yè)中醫(yī)的指導下使用,且通常適用于一期、二期內(nèi)痔,或者痔核嵌頓繼發(fā)感染,以及年老體弱的痔瘡患者,兼有其他慢性疾病不宜手術者。對于嚴重的痔瘡病例,手術治療可能是更合適的選擇。
-
1、中草藥:患者可以去中藥店抓一些中草藥煮沸之后熏洗患處。這里介紹一種可以清熱解毒,消腫涼血的痔瘡中草藥方。選取蒲公黃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還有土茯苓各30克,桃仁20克,白芷15克。加水2500-3500毫升,煮到沸騰,然后過濾掉藥渣,再將剩下的藥液倒到盆里面,讓患者趁熱先熏下患處,水不燙了之后...
-
(一)【方名】治痔湯 組成:蒲公英30克,黃柏30克,赤芍30克,丹皮30克,桃仁20克,土茯苓30克,白芷15克。用法:水煎外用,每日1劑,日用2-3次,先加水2500-3500毫升,煮沸后過濾去渣,將藥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內(nèi),患者趁熱先熏后洗,每次15-30分鐘。(二)【方名】消痔湯 組成:烏梅10克,...
-
1、痔瘡的中藥治療痔瘡發(fā)作時,多現(xiàn)肛門墜痛或痔核紅腫劇痛,或便時出血,兼有便秘、溲赤,唇干咽燥等熱象。本病病因多由素積濕熱嗜食炙煸、辛辣之晶,或過飲酒漿而致濕熱內(nèi)蘊,而濕熱瘀滯即可導致痔瘡的發(fā)作。臨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。[方一]蒲公黃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各30克,桃仁20克,土茯苓30...
-
做法:將兩者放入鍋中,加水覆蓋藥物,煮沸計時15-20分鐘即可,去藥液熏洗患處。功效:茄根能祛風清熱,止血利濕,用于之勞便血、痔血等癥,苦參解熱毒消腫之功效,常用于治療便血等癥所以此方能解毒消腫,對痔瘡腫痛出血,肛腸脫垂有不錯的療效。4 熏洗脫肛方 材料:明礬15克、石榴皮60克。做法...